现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培养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作品赏析[阅读:968次]

现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培养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作品赏析,本站还有更多关于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的文章。
正文:


阮腾雷

现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培养(本文已发表在<中学生阅读>2004年1-3期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中学 阮腾雷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时候,常常无从下手,最后只是随便地写上一个答案,其结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应该注意培养以下三种基本意识。

一、整体把握意识

我们知道,现代文阅读题提供给考生的是一篇相对完整的文章,许多题目都必须在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上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是个必备条件。

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文章的主要话题。

所谓主要话题,也就是这篇文章所陈述的主要对象,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个事物,有时是一种情感。如果你知道了整篇文章说的主要是什么,那么你解答题目的方向就可以很快地确定了,答案也就比较容易地形成。我们平常都知道议论文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材料为中心(观点)服务”,借用到现代文阅读题中那可以这样说:“材料为话题服务。”也就是说,文章中作者所采用的材料都应该是为表现文章的主要话题的,而考生所有的答案设计都应该有意识地往话题上靠。比如199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了宗璞的《报秋》(全文请详见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不超过12个字)”其中相关的段落为:“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这个题目考查的是表达方式的分析,相当简单,但有些考生却把答案错误地拟为“表达太阳花的生命力弱”,“作者自责种花的本领差”等等。其实,考生只要联系一下全文的话题——“玉簪花”,知道文章中涉及到的其他话题都是为主要话题服务的。那么,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2、关注文章的背景。

这里所指的背景主要指的是文章的写作背景和附带注释。我们知道,要想准确地解读一篇文章,必须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所谓知人论世。比如,我们读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灯下漫笔》的时候,必须了解他写作的背景,才能知道他的文章是有所指,才能理解语句的特殊含义,才能体会他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再比如,我们读余秋雨《文化苦旅》,知道他的写作背景:“我(余秋雨)发现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 (《文化苦旅自序》)这样就能够明白文章背后对文化、历史、人文的沉重的思考。许多文章我们必须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观照才能读懂。

另外,从高考的角度来看,这里所说的背景主要应该指文章的附带注释。有些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材料原文附有注释,这些注释,常常成为命题专家设置答题暗示的载体。典型的例子是1991年全国卷的最后一题。题目要求考生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从原文中,根本找不到相关文字显示。但是,原文附有托尔斯泰的生平简介注释,从注释中可知其生于1828年卒于1910年,而原文《世间最美丽的坟墓》写于1928年,一看即知,所谓“特殊的日子”,指的是“托尔斯泰诞生100周年纪念日”。1996年全国卷第28题也很典型。该题是个多项选择题,其中E项说:“18世纪的音乐是只重乐式的跳舞音乐”,这个说法对不对呢?从原文中,无法直接判定。但是,参看一下原文所附注释,就十分明确了。因为注释中说莫扎特生于1756年,卒于1791年,属于18世纪的音乐家;而从原文中我们知道,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不止于创作悦耳的乐式”,“还能表达情感”,可见,18世纪并非只有“只重乐式的跳舞音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0年北京春季招生的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提供一篇闻一多的《兽•人•鬼》,后面附有详细的“背景资料”,设计的四个题目都必须把原文跟附带注释结合起来解答。

二、审清题干意识

高考是集选拔性和检测性于一体的统考,其命题是极为慎重的,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难度。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高考命题专家往往会在选题材、编题干、设选项、定标准等方面,巧设各种暗示,引导考生正确作答。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审清题干要求,巧用题中暗示,可以帮助考生阅读、分析、理解,有助于准确答题。

根据最近几年高考题干的设计,我把它分为三种类型:(1)某一位置,(2)全文分析,(3)概括说明。

“某一位置”指的就是题目对文章中的某一个词语、句子进行设题,主要涉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等考点,我们可把题干理解为“对某一自然段(某一位置)的什么词语、什么句子理解”,而答案往往直接在这一自然段的某一位置上下文就可找到。这样的题目很多,比如1998年全国高考第27题第(1)小题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答:因为□□□□□□□□(不超过8个字)”解答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先找到“先是一惊,随即怆然”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看看上下文是否有可用的句子,有时甚至就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答案。原文如下:“……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怆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怎么得了!”通过分析,我们大致上可以把原文补成如下“我先是一惊,随即怆然。(因为)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怎么得了!(时间过得太快了)”因此,可把答案组织为:“因为没 几 天 便 是 立 秋 了。”

“全文分析”指题干中一般提示你要从全文考虑。比如1998年全国高考第27题第(2)小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怆然?答:因为□□□□□□□□□□(不超过10个字)”根据“联系全文看”这个提示,我们知道这个题目与第一小题(见上文)不一样,答案不可能在第一自然段的某一位置直接找到,答案必须在其它段落中找到。在原文第6自然段中我们找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句子,帮助得出作者为“秋是收获季节自己却两手空空”或“时光飞逝自己却一事无成”而怆然的分析结果,最后整合为“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的答案。再比如2000年全国高考卷第23题第(2)小题:“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从这段文字的内容来看,虽然比较含蓄,所表达的意思还是清楚的。长城是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祖先创造出来的伟大奇迹,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的,这充分显示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足以让我们中华民族感到无比自豪。再联系全文看,表达的意思就更清楚了。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受了那么多的磨难而不垮,曾想通过闭关自守来寻求安全而不能,如今却主动敞开胸襟,这不充分显示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吗?我们一定能够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结论是通过反思和观察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长城的历史和现实而得出的。正是因为有了最后这一段文字,才使本文有了一个圆满的收束。通过联系全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答案:“(1)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2)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现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培养》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