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灯(人教版教学论文)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语文教学论文[阅读:997次]

点亮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灯(人教版教学论文)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语文教学论文,本站还有更多关于语文教学论文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的文章。
正文:


 岳阳市岳阳楼区学院路中学 蔡军华

一、 旁征博引,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如果我们只拘泥于语文教科书,只在这个小范围里绕来绕去,那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教语文,我们只会将学生带入一片沙漠——毫无生机可言。
语文老师不一定要学富五车,但一定要善于旁征博引,要能引领学生走进一片更广阔的语文天地:那里有鸟语花香、高山流水、金戈铁马、轻吟浅唱,学生在这样的境界中,会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我曾尝试过这样一节综合性学习课。我把课题定为《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课上,我先出示一组广告词,让学生欣赏品味。如交通广告词:携文明上路,带平安回家。电脑广告:假如世界失去了联想,人类将会怎样?环卫广告: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也别带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他们纷纷发表对广告词的评论,气氛非常热烈。接下来我轻轻说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意无留,望天上云卷云舒。清风扶细柳,淡月隐梅花,多么美妙的对联!对联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是丰富的语文知识的浓缩,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来对对联?同学们异口同声表示愿意。于是我出示一个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请用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来对),学生积极性很高,跃跃欲试。有很多妙联让老师惊喜不已。如: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机智勇敢,武松猛打虎;看到同学们意犹未尽,我又出了一联:横联,润物无声,上联:三尺讲台迎冬夏(请对出下联)。很快就有学生展示答案,如:两袖清风谱春秋;一腔热血铸师魂;一张巧嘴展才情。
我和学生通过对对联,将名著知识,对偶修辞,仿写等融入一炉,学生学习语文渐入佳境。接下来,我因势利导,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好的店铺名,好的网名,优美的歌词来赏析。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我把学生收集到的好的店铺名、网名、歌词及其赏析贴在墙上进行了一次展示。如网名:空谷幽兰,象征着一个人高洁傲岸的情操;理发店名:“一剪美”,巧用词牌名“一剪梅”,又表明通过理发会使形象更美。歌词:满文军的《望乡》,歌词通过夕阳、清清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等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生活是个鲜活的大课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语文老师有一双慧眼,就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这样不但教给了学生语文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到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呆板、单调,而是妙趣横生。
二、 抑扬顿挫,让语文课堂文采飞扬
说,是课堂上最主要的传授知识的途径,所以老师的语言艺术很重要。说话若一调到底,平淡无奇,势必使学生身陷枯燥乏味的苦海而怨声载道;若说话抑扬顿挫,文采飞扬,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时应从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地调整音量、音调、语速,时而浑厚有力,时而轻柔婉转;并且语言要饱含情感,富有文采。例如我在上《最后一课》时,我揣摩韩麦尔先生的情感,用沉痛的语言去演绎韩麦尔先生的心情。讲到下课铃响了,韩麦尔先生怀着极大的悲痛宣布下课时,在前面一直酝酿着的情感的驱动下,我也顺势用激动得有点发抖的声音说道:“我的朋友们,我—我——”接着我哽住了。一种悲痛的气氛渲染起来了,在一步步的情感渗透中,学生的情感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文章。
再如,九年级毕业前夕,我在以“岁月如歌”为话题的写作课上,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岁月如歌,它有着五彩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词,它有时如小溪般温柔,有时如大海般豪迈,有时如落叶般伤感。我们相聚三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今日分别在即,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心中难免惆怅,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抒写这段如歌的岁月吧!我的话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文采,学生的情感闸门被打开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也被激发了。那节课班里写出了许多好文章。
充满着情感的语言,会宛如一曲动人的歌,飘入耳帘便驻留于心,难以忘怀。谁又会拒绝动人的乐曲,拒绝进行美的享受呢?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语文。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带情感的语言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的。另外教师以满腔的激情投入到每一节课之中,最佳的状态运用恰当的表情、姿态、手势去演绎角色,调动他们的情绪,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充分感受语文的无穷的魅力,这一点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呵护童心,让语文课堂和谐民主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我们还清晰的记得小鲁迅不明白“怪哉”一虫,满怀希望的问先生时,换来的却是先生“‘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气了。”先生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无端增加了孩子对老师的恐惧感。封建教育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我们现在有些老师也是这样,学生提出了标新立异的问题或是回答问题的答案与自己的有偏差,就竭力去贬低他们的想法,给予的不是鼓励,而更多的是批评。
尊重学生,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试问,只准老师讲,只能听老师的见解,拒绝学生的意见的话,教育出来的岂不是千篇一律的学生?上这样的老师的课,岂不是很压抑?久而久之,孩子的热情火焰恐怕也会慢慢地被扑灭了。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也有着较大的危害性。我每次都会大力地鼓励学生发言,让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长此                    

以往,学生便在较好的氛围中养成跃跃欲试的好习惯,放开了,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上来了。
在教学中呵护童心,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被绷紧的神经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精辟见解也可能由此而出,他们的智慧之光将会闪亮。比如我在教何其芳的《秋天》时,我提问:你怎样理解“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有一个学生发表看法,他说,牧羊女在想念夏天吹笛的那个牧童,她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话一说完,全班都轰堂大笑起来,我立刻制止,接下来我高度评价了那个同学的精妙发言。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无拘无束、各抒已见,享受到了“自由”的快乐。
呵护童心,还要对学生的进步,不管大与小,给予表扬肯定。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的,但有时候闪光点可能是瞬间的,稍纵即逝,所以作为师者的我们必须用鹰一般锐利的眼光去捕捉它。抓好了,有可能使之获得更大的进步。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心中自然就会升起更大的欲望,“下次,我要更棒!”人在被肯定的情况下,潜在的兴趣便会被唤醒。老师们,千万别吝啬你们那几句表扬肯定的话。
教学,是互动的教学,孤掌难鸣,真正的教学应是让学生与老师得到最大限度的交流,多给学生一点机会,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会更有兴趣参与这样的课堂。
四、 匠心独运,让语文课堂异彩绘呈
很多老师上课,总是老套路:先介绍写作背景,然后解决字词,朗读课文,再划分段落并逐段分析,最后归纳中心思想。千篇一律,拿着一张旧船票,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那种毫无创意的课怎能激起孩子心底的波澜?怎能拨动孩子智慧的琴弦?打个浅显的比方,我们吃早点时如果每次都是啃馒头,你会不会生厌?吃早点都要换换花样,更何况是我们鲜活的语文课堂?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点亮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灯(人教版教学论文)》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