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人类诗歌公开课教学案(苏教版高三)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语文学案[阅读:127次]

思乡怀人类诗歌公开课教学案(苏教版高三)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语文学案,本站还有更多关于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的文章。
正文:


 【课前热身】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在这里“春夜”是时间背景,字面意思是春天的夜里,但不是一般的春夜,而是撩人情思的时刻,这是对客居他乡之人而言的。
  “洛城”是地点,透露出作者客居洛城。“春夜”“洛城”,已隐约透露出作者的相思之愁,但是否真正是乡愁,还要看后面的“闻笛”,看笛声是什么样的曲调,引发了作者的何种感情,只有了解到这一点,才能下定论。因为有句诗是这样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折杨柳之曲,令边塞之人起了相思。那么李白又听到了什么,这便是他生发何种感情的关键。
   导入: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与亲友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而家中的亲人、闺中之女子也常常对远在天涯的游子和戍守边疆的的征人产生怀念之情。我们把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叫做思乡怀人类诗歌。

【学生举例】

【教师举例】
●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魏  初《鹧鸪天》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
【考点分析】
根据前例,思考思乡怀人这种情感包含哪些类别呢。
明确:羁旅愁思  闺中怀人  征人思乡
古人在什么时候易写诗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
    明确:
● 触景(伤情):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古人爱托物传情,如“月、雁、笛、柳”等,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感时(生情):
1、中秋望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2、重阳登高: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除夕:东去长安万里馀,故人何惜一行书。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岑参《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3、伤春悲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日暮思归: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
● 因梦(寄情):
1、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方干《思江南》)
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诗歌表达情感的时候,常常借助于意象,思乡怀人类诗歌常用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书信:如:杜甫的《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夕阳: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梦江南》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又如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羌笛:羌笛之声常见于边塞诗中,往往勾起思乡之情。
捣衣:行为类意象,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此外,烟波、云、梅花等意象都常见于此类诗歌中。

【课堂反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⑴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⑶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知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思乡怀人类诗歌公开课教学案(苏教版高三)》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