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研究性学习[阅读:190次]

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研究性学习,本站还有更多关于研究性学习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研究性学习的文章。
正文:


酒泉师范学校  刘生平

内容提要:开发研究型课程,探索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围绕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从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以求为语文教学开辟一条更为广阔的新路。

关键词:研究型课程  研究性学习  探究  合作

研究性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的课题为载体,以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所获得的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按小组合作为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学习为基本形式的一种课程。通过研究型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和主动地学习,逐步成为与时代相适应的“完整的社会人”,真正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上。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就如何开发研究型课程,使课内的学习研究和课外知识的延伸及课题研究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 以问题的研究解决为中心组织教学

以问题的研究解决为中心组织教学比一般地设问质疑具有更大的综合性、独立性和开放性,它往往是综合多方面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学生在问题情景下,调动认知积极性,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运用有关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即使原有知识结构、技能的掌握变得更加深刻透彻、娴熟,又导致新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在方法的运用上,一是采用无疑生疑法,引导学生对教材观点和教师授课的内容进行大胆质疑,提出不同见解。二是课堂讨论法。可由教师和学生提出一个观点,然后在学生中进行探讨,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或引出争论的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引向深入,使问题得到解决。三是问题探索法。即让学生尝试探索研究学习活动,在探索研究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内容: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所选第二幕改编成电视剧、小品等形式的短剧脚本,在课堂上演出,使学生在再创作的过程中充分熟悉原作。二是在组织学生交流创作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出有争议的问题。如“《雷雨》是社会剧么?”“应该怎样认识周朴园这个人物?”“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周朴园对恃萍的忏悔和怀念是虚伪、假善,这是否合乎情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思考,并召开研讨会,各抒己见。特别是“周朴园对恃萍的忏悔和怀念是虚伪、假善”这一问题,几种观点相持不下,使研讨形成高潮。其一认为:在生活和艺术中,的确有不讲良心或假装慈善的王朴园、张朴园,但曹禺的周朴园却是一个的确具有自我反省、道德评判能力即“良心发现”的个体。忏悔和怀念标志着周朴园意识到了抛弃侍萍的不道德,这是一种正义感的复苏。能意识到道德错误总比毫无道德自审意识要好得多,这表明他能认识善并求善。其二则认为,不能说周朴园抛弃侍萍毫无内心痛苦,对自己的抛弃行为,他是有“不忍”和自责的,然而,人物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却如奇妙的调节剂,帮助他摆脱内心分裂而导向精神平衡。这样的研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都有很好的作用。

二、 设置开放性的习题

以前在语文教学中,大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封闭性的习题或思考题,表达形式程式化,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讲授或教材中寻找答案,思考的内容也紧扣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则需要设置一些结果多样、表现形式个性化、思路开放、方法开放、结果开放的思考题,通过学生亲自动脑、动手、思考、思辨,进行合作研究来寻找答案,而且不是唯一的答案,从而给学生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的内在潜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浓烈的研究气氛。如在大专《写作》教学中,配合常用文体写作的教学内容,我布置学生动手自办杂志。要求每人将自己亲手写作的各类文章编辑成一本手抄杂志。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给刊物起名,安排内容,设计版面,抄写文章,画上插图,编辑、校对。当一本本精美的杂志展现在人们眼前时,同学们无不为自己的创造能力而惊奇。为此,我们在全校举办了展览,让全校师生共同分享同学们的自我创造成果。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在多方面都使他们得到了锻炼,对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是以往的作业题无法相比的。

三、把教材内容直接作为研究的对象 

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关键一环就是引导学生把教材当作学习研究的对象。比如,朱光潜提倡“咬文嚼字”,马南村主张“不求甚解”,两者是否矛盾?《荔枝蜜》贯穿全文的究竟是蜜蜂,是荔枝蜜,还是农民?对一些课文的研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再造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如根据《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个电视片段,根据《都江堰》写一个电视风光片解说词,根据《窦娥冤》剧情写一个“窦娥申诉书”等等。不仅使学习形式生动活泼,更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研究的过程。在学习名家名篇时,引入不同的观点,引发学生研究探索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如学习《和塘月色》时,设计了这样的研究内容:首先将庄周《齐人物语》(《书屋》2000年第6期)关于《荷塘月色》的评论展示给学生。其文写道: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最大的一张liu合彩,朱自清先生赖此文赢得的声名,相当于花五元钱中了五百万。结构呆板,情感暧昧,联想不出香草美人,比喻无不家常庸劣。作者年未届而立,满纸却一片迟暮之气,而朽腐之绮念又纷至沓出:乍别妻儿,方沿荷塘,满心满眼却尽是“亭亭的舞女的裙”、“刚出浴的美人”,清雾成“牛乳”,叶子见“风致”,杨柳含“风姿”,“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恶俗之气,弥漫荷塘……第二,提出这样的问题:《荷塘月色》被誉为“美文”的典范,近80年来一直选作中学、中师教材,人们也大多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但庄周却讥之为“liu合彩”,斥之为“恶俗”,其理由是什么?你有何看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读课文,还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各家观点,并形成自己的看法。第三,组织研讨活动,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百家争鸣,形成浓厚的课堂研究气氛。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研究,综合形成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朱自清擅长写漂亮精致的美文,《荷塘月色》体现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细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但有时令人感到着意为文,不如后期散文更成熟自然。这样的研究课,老师不仅走出了“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阴影,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 由课内向课外扩展,由课本理解向课题研究延伸

结合课堂学习,可以给学生布置专题研究的任务,自然地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整合,使学习得到纵向和横向的拓宽,让以往分散、孤立的知识成为真正有价值、有生命活力的知识系统。尤其在大专学生中充分拓展这一领域,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大专《写作》课中,为使学生学会搜集材料的方法,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根据教学内容,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深入街头、商场、菜市、社区、学校调查采访。有的在城区四条大街观察汽车的流量,了解交通状况和城市环境污染情况;有的深入社区街道,了解下岗工人再就业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情况;有的去菜市场了解农民蔬菜种植情况和销售情况;有的去超市、商店了解商品信息和商品价格;还有的到小学了解素质教育的情况。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从封闭的校园投入到了广阔的社会,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不但拓宽了知识领域,而且受到了思想教育。在学生调查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后,我又安排学生在全班交流,并写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选定有价值的课题,作为深入研究和学习的方向,布置学生进一步调查,深入研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事实证明,这种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作者邮箱: liushengp@tom.com
如果觉得《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