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师生心理影响的研究报告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研究性学习[阅读:915次]

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师生心理影响的研究报告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研究性学习,本站还有更多关于研究性学习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研究性学习的文章。
正文:


重庆市荣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申群友(执笔)

由荣昌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师生心理影响的研究”系教育部“十五”规划子课题“适应重庆地区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的一级子课题(课题编号为FHB011567—19—16),它也是荣昌县人民政府2005年批准立项的县软科学重点实验项目。该课题通过2年多的研究实验,在以下四个主要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基本探明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心理积极影响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探究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依据;探讨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组织原则、实施形式。
下面,分别从“课题提出、研究综述、研究价值、实验界定、实验目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的主要措施和内容”,“实验研究的主要成果”、“讨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 课题提出、研究综述、研究价值、
课题界定、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一、课题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时代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人类正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建设。时代要求人们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更要求人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研究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师生心理的积极影响将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深入而高效开展,这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2.政策导向。(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2)2001年4月9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更是对研究性学习的开设目的、学习目标、学习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评价、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因此,研究本课题符合上述“大政方针”。
3.科研背景。高中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学校当前研究的热点。
4.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已经遇到了一些需要从心理等深层次方面进行探究的现实问题:如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研究性学习的心理机制有哪些?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哪些特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心理有何积极的影响?如何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校?等等。
(二)国内研究的概况
在我国教育史中,有着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思想,比如孔子、朱熹、陶行知等教育家以及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学记》中都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进入20世纪80年代,研究性学习成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2001年4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此后,全国各地的研究性学习蔚然成风。语文学科领域的研究性学习也蓬勃地发展起来。就全国范围来看,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才刚刚起步,通过在www.cnki网上查询,未发现有人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和教师心理积极影响进行研究,在www.baidu.com网上搜索,只发现了我县总课题组申群友老师发布的有关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师生心理影响的文章和调查问卷(初稿)。
(三)实验研究的重大意义
开设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开设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有助于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已使人们充分感到,必须就时代特征和变化特点,在教学中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即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从中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能力和发展创造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
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是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适应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当前课程改革思想以及当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重大举措。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旨在进一步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改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有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明确要求:均要求必须秉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而变革学习方式又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因此,如果在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方面取得进展,那么对推进语文学科素质教育乃至推动整个课程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2. 开设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崔峦曾说:“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还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获得结论、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发展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并共享研究资源与研究成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获得结论,懂得尊重前人和他人的成果;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活以前学习中的知识储备,积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大语文综合学习的经验;具有对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关怀,逐步形成愿意为建设祖国及全人类美好生存环境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语文研究性学习要使学生尽量做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语文素养的形成不仅靠传授、训练、习得,而且靠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积累;语文素养不只是静止的结果,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逐步形成的,不断发展的,陪伴终身的,永远受益的。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出书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培养阅读理解、真情表达等语文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塑造完美的人格,使学生养成语文素养以及科学态度、健全人格、良好行为品德等。
3. 开设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因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方案中都有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是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极为有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如果觉得《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师生心理影响的研究报告》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