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 21世纪语文教学的新范式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综合语文教学资料[阅读:240次]

建构 21世纪语文教学的新范式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的文章。
正文:



                 蒋成瑀  (浙江教育学院)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居所,保存着民族历史、文化的血脉。“木体实而花萼振”,语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社会各界瞩目语文,关注它的教学。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将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基础课程体系,语文教学又将如何发展呢?
一、历史回眸: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
我国自1903年设立语文学科以来,经历百年沧桑,各种教学理念——文白论战、抗日救亡、服务政治、基础工具、文道统一、人文教育等等,随时代更迭,反复演绎,使第一线的教师有无所适从之感。先哲时贤泛论语文教学,有的还深入实际进行考察,提出了诸多理论与教学方法,但也有不少批评。前不久更有论者以“误尽苍生”攻讦之,极大地挫伤了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教学举步维艰,效率不高,与教材、教参、考试与评价等,也有密切关系。自然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社会各界、语文教师和语文工作者,应该相互沟通、理解,共同努力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及其客观规律的把握,总是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与把握也是如此。回眸历史,清本正源,症结仍是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思想性、语言性、政治性、工具性、社会性、实践性、知识性、文学性、综合性等等,几乎都谈到了,又似乎都不确定。有人干脆说是“模糊性”:“语文是一门应用的广泛性和层次、等级的模糊性相结合的学科。”①鉴于政治运动的干预,有人认为语文应该摆脱“政治附庸”的地位,提出“尊重和关注语文本体,并深入其里”,即由语文的门外转入门内求证,论定“‘语文’就是‘言语’,‘语文教育’就是‘言语教育’”。②按照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关于言语与语言的区别,认为语文就是独立的言语训练课。其实言语(或语言)并非单纯的思维与交际工具;人在语言中存在,更是一种“道”,一种世界观,蕴含着人生和历史底蕴。割断语文与社会母体的联系,自身就会失去生命。语文教学既具有工具性特征,又具有人文性特征,其立足点在成“人”教育,发展个性,养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应该是多数人的共识,也可视为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一个较为科学的界定,是广大理论工作者与语文教师在反复认识和实践中达成的,已经写进了《语文课程标准》,可视为一个历史阶段的总结。当然,认识是无止境的,未来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与认识。
二、现状反思:架设交流的“对话”平台
  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不同的认识、观念,需要我们相互沟通,诘难反驳,消解偏见,达成一致,真理是一个无限的逼近过程,教学更需通过实践检验。因此,架设交流的“对话”平台,就显得特别重要。1997年11月由《北京文学》引发的那场讨论,虽有不少真知灼见,但内容庞杂,缺乏中心。一些人对语文教学知之甚少,只热衷于炒作与制造“事件”,偏离了对语文教学本身的研讨,使教师们失去了兴趣。《教学月刊》把问题集中于语文教学模式及其相关问题,这样可以更贴近实际,避免空发宏论,有助于讨论的深入。
  我国语文学界素有“南钱北魏”的说法,称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是语文教学的“大腕明星”、“大哥大”。两人起于“青萍之末”,来自基层,自学成才,兢兢业业,获得极大成功。首先是学生成绩好,或升学率高;其次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钱氏提出了导读法与“三主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以训练为主线);魏氏提出了语文教学管理模式与“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和自结)等,是有口皆碑的。他们的著作、论文不少,足遍大江南北,处处留下了传道授业的身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许多语文教师崇拜的偶像。无庸置疑,“南钱北魏”的语文教学思想和实践,反映了20世纪末期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出自身的不足与历史的局限。
  宋代诗论家严羽在论诗的学习借鉴时说:“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由学习钱氏与魏氏的模式起步反思,成功了会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失败了也不失其为中。《教学月刊》开辟钱氏“三主教学模式”和魏书生教学管理模式的讨论,其本意正在于此。钱氏模式已作过讨论。魏氏正当年,其影响日隆,所以这次集中讨论、反思魏氏模式及其教学思想。反思既是学习与继承,又要批评与超越。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恩格斯指出:“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与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③唯物辩证法是我们反思的哲学依据。20世纪末期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可以说年年有进步,但属于小幅震荡。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面向应试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本的改观。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共享性、生产性和无限性为特征的知识,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催促教育加快改革与创新步伐。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要创新。信息可以在传播中得到,而创新则需要在反思中获得;语文教育内容、手段的创新,更需要我们加强反思。在反思中避免失误,提升理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
  《教学月刊》架设“对话”平台,对“南钱北魏”所倡导的模式进行反思,不是针对个人的。我们尊重钱梦龙、魏书生的政治地位、道德人格;对他们所获得的各种荣誉,表示敬意。但是对于语文教学问题,只能直言不讳,坦陈己见。在学术研究领域,没有权威、上帝和裁判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雷。”由于地域、教学内容与对象的差异,语文教学不可能是划一的、同步的,其中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与矛盾,所以我们需要对话、沟通与理解。消解自我,容纳他人;消除迷信,探求真理,在实践中达成共识,现实你我视界的融合。
三、未来展望:营造多元竞争的语文教学格局
  世界是丰富多采的,语文教学也是千姿百态的,自然不是一两个模式所能概括的。但是我们深信,建构21世纪语文教学新范式,营造多元竞争的格局,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来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范式(paradigm)可引申为模式、范型等,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在特定时期对其研究成果的简约概括。科学哲学家托马斯·科恩认为“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科学思想的发展史便是范式更迭的历史。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语文教学范式,当推语文学家黎锦熙1924年在《新著国文教学法》中所提出的“三段六步法”(理解:预习、整理;练习:比较、应用;发展:创作、活用),当时已注意到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之后,语文教学的每一进步与发展,每一成功的经验,都会酿成一种范式。钱氏的“三主教学模式”和魏氏的语文教学管理模式,是我国20世纪末期语文界影响最大的两种范式。此消彼涨,各领风骚。语文教学范式的更迭,是由社会发展、文化思潮与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21世纪的语文教学也必然会产生新的范式。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以及本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们建构新范式的理论基石与实践依托。50年以来我国先后进行过七次课程改革,这是第一次作出的重大改革,旨在应对知识经济与国际竞争的挑战。要改革重知识传授轻能力与实践的倾向,要改革学科门类过于独立,忽视综合性、选择性的倾向;要改革内容的繁、难、多、旧,重视现代化与信息技术教育;要改革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指出: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现教材多样化,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参见2000年10月18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56个民族,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不同民族与地域,城市与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育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实施课程与教材的多样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体制。这就是我们建构21世纪语文教学新范式的现实背景。不同的地域、多样化的教材,以及各校的不同需求,21世纪语文教学的范式必将形成多元竞争的格局。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建构 21世纪语文教学的新范式》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