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主义”:我的中学语文教育信仰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综合语文教学资料[阅读:101次]

“写作主义”:我的中学语文教育信仰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的文章。
正文:


王思勇 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

一、我写故我在:写作主义宣言



1

虽然早有古人对写作(或文章)的褒扬: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

但是,使我深信写作的机缘,是马正平教授对写作意义的系统论说:

①发愤著书:人生的记号,生命的永恒;

②秩序:自我的实现,真正的存在;

③沟通乃人之本性;

④自我的表达:显示与推销;

⑤表达思想的最佳方式;

⑥信息社会:写作包围着你;

⑦学会生存:学习通过写作,研究通过写作;

⑧写作才思维。(1)

我也是在马教授的著作里读到了结构主义文论家罗伯特·肖尔的话:

我写故我在!

我以为这是对写作的意义最诗化(最有激情)的概括,我将这句话作为宣言的题目,以表示我对写作的信靠。



2

使我对写作有持续的兴趣还因为:

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说:“写作是一种治疗的形式;我有时候会惊叹,那些不写作,不作曲或不绘画的人,他们怎么能不发疯,不患忧郁症,以怎么能避免人类固有的恐慌心态。”

这里,小说有防止疾病的作用。写作如同一剂良药。

英国托马斯·穆尔说:事实是,我认为我最基本的沉思功夫是我的写作,是把语言写到纸上的日常工作。

在这位神学家这里,写作成了修炼的方便法门。

两位英国人,对写作的功能有了更多的发现。

3

写作,是一根神杖!

写作的本质,就是一种创造。(2)

写作的终极本质,不是模仿生活,反映生活,不是抒情言志,不是书面语言的表达,也不是信息的传播,而是写者对精神秩序的创建、缔造而已,即人对自由生命秩序的创生与建构。(3)

原来,写作的魅力是来自创造的魅力;在深层上写作与创造是同义语。因此,写作就是创造,写作精神就是创造精神。

20世纪的哲学总趋势是走向“创建论”,走向“写作学”,于是,它又形成了21世纪哲学的新序幕、新的起点。(4)

当代智慧已由对世界的认识转向对未来世界的创造。创造是一种对不在场事物的创构过程。写作活动表面上看是一种外在的书写行为,但实际上,写作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生成行为。这种写作语言生成行为的本质具有“不在场”性。(5)

原来,写作精神又是时代精神。



4

把写作精神贯注于中学语文教育使之成为其灵魂的主张,就是写作主义的中学语文教育理念。写作主义的中学语文教育有如下基本理念:

(1)中学语文教育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创造是写作,而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方便之路只能是写作是创造。因为目标和手段的合一,所以中学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写作教育;

(2)阅读应该是为了写作,阅读是写作的附带动作;

(3)写作可以贯穿语文教学各个环节;

……



5

一位伟人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我说世上本有路,只是前面的人走过了没有给后面的人说这是一条路。写作主义就是这样的一条路。我们的许多前辈和时贤其实已走过或在心里早已认定了这条路,只是没有把她说出来,我现在只是把她说出来而已。

不,应该是写出来——我写故我在。



二、写作:语文的日常生活和梦



中学写作教学不能降低要求,写作是达到语文教学终极目标的方便之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达到这个目标只有通过写作,要检查目标达成也只能通过写作(包含片断写作)。写作才思维(皮亚杰),文章展示发现——除了写作,其它的语文考试题都不能承担如此重负。这里有“英雄所见略同”为证:

李镇西;“我主张高考只考一篇作文,而且最好是考一篇书评或文艺鉴赏性的作文(由试题提供阅读文本)。”(6)

胡格非:“所以语文高考只考能力不考知识,作一篇文,分析评论一段现代文,翻译或标点、注释一段文言文就能考出真实水平,簿簿的两页就够了,留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

赵晓虎认为高考应增设论文考试。(7)

孙绍振:“我们学习语文为了什么,最能体现语文素质的是口头交流和写作,当然最高层次的是写作。”“在我看来,考语文最理想的只要考两道题,翻译一段文言文,写一篇作文就可以。”(8)

而现实的情况是,语文教育目标的“关键词”太多,什么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目标呈一群乌鸦状,黑压压一片,使人眼花缭乱,看不出来那一只是领头鸟。其实领头就是发现和创造,就是写作。因为写作的本质就是创造,(9)要创造自然得以发现为前提。

与课程目标的含糊其词、不得要领相对应是高考眉毛胡子一把抓,真是有什么娘就有什么孩子。有什么上层指示就有什么考试。高考既要考作文又要考阅读还要考基础知识。好像是很全面,其实是与人为敌,把莘莘学子引向了无创造的考题(尤其是选择题)的操练,把老师引向了参考答案的解说者和资料编著者的传声筒和寄生虫的角色。

语文高考看起来很权威,但与权威反差太大的是学生并不以为他的权威就对其感兴趣,也不因为要考试都愿意语文课上投入多少时间。相反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多数是智力较好的)学生根本不会投入语文课本的学习。因为对于他们,学不学考分都差不多。而相对另一部分语言悟性较差的学生,同样是努力了考分也不会增长。

语文老师其实早就把这本质看的清清楚楚,但就是不敢说出来,尤其是不敢给学生讲真话,反而要自欺又欺人的向学生们大讲特讲:学习要勤奋,考试要多做题。也不能怪语文老师,他们要食人间烟火,所以他们需要学生的那怕无用的劳动,这种劳动最少可以安慰他们的心,否则,他们会更难过。试想,一门功课,多数人都不投入时间学习了,这老师怎么当?

如果再把话说的明白一点即是说,现行的语文高考模式不可能让多数中学生去投入语文学习,尤其是课堂教学上的对课本的学习。一个在母语世界里生活十几年的中学生,如果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有一点语言悟性,完全可能不听老师讲课而照样考试得到不差的分数,而不喜欢课外阅读的语言悟性较差的学生,即使在课堂上用功,也不会有高分数。这样的结果就是听课不听课一个样。面对这种现象,语文老师你着急也没有用。

中国语文教育曾经有过过街老鼠的遭遇,现在好像有了一些改革,但是这门课程从上到下还是没多少变化,老师教这门功课的感觉并没有变得良好。一门课程到了人见人骂的地步是因该好好反思了。

我以为语文教育只有高扬创造精神走写作之路才有望扭转乾坤柳暗花明。现今的语文教学没有一种属于精神的东西的指引,功利主义的分数指引最多只能鼓励学生死记硬背强化考题练习。我不反对死记硬背,但反对只干这种事。低层次的学习,只能败坏师生的精神。

语文教育急功近利而抹杀创造的诗意,要让其承担人文精神教育只能是一句时髦的空话;写进权威指示的所谓语文的人文性的定义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幌子。试想,一门课程的教育过程就是反人文的,而要这门课程又具有人文性这不是要太阳从西边出来要公鸡生蛋石头花马长角吗?

[1] [2] [3] [4]  下一页

如果觉得《“写作主义”:我的中学语文教育信仰》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