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意趣盎然 ——浅议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综合语文教学资料[阅读:363次]

情景交融,意趣盎然 ——浅议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的文章。
正文:


白恩亮 河北省涉县偏店乡中学

[摘 要]形象思维是一种感性思维,是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后,在脑海中虚拟、复原、感悟以至深化某一形象或在写作前运用多感官,从多角度观察写作的一种思维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

[关键词] 情景交融;意趣盎然;形象思维;语文教学;

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诗词曲以及民歌、散文的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 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正如美术作品是用色彩描绘大千世界,音乐作品是用音符抒发喜怒哀乐一样,文学作品正是用无色无味的文字记述、抒发、描绘有香有色、可感可触、有声有形的文学形象。但在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作文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善于形象思维。把作文前的观察,仅仅理解为“观”的视觉行为,从而把自己置身于旁观者地位,根本没有心灵的触动、感情的渗透、多感官的交汇以及想象联想的运用。自然,也就离不开“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二、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1、形象思维在唐诗中的体现

唐代王维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掩卷沉思,仿佛听到小鸟清脆的鸣声,看到静夜中高悬的明月,几座朦胧于月色下的山坳……有动有静,以动衬静,凸现出一个静谧而安详的夜。再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通过作者敏锐的观察,剪接出一片清澈碧绿的水波上,一群嬉戏游弋的鹅正翘首远望,好像期盼情人的到来;色彩上,有白色的毛,红色的掌,绿色的水,清色的波,色彩明丽,意趣盎然。

2、形象思维在宋词中的体现

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作者以恬淡的笔调、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副江南农村淳朴生活的素描画:“低小的茅檐下,屋前的小溪边铺满了绿油油的野草。‘我’醉意朦胧地走到近前,听到一阵悦耳动听的江西土音。循声望去,不知谁家白发苍苍的老夫妇正谈笑风生?这家大儿子正在河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编织着鸡笼,最有趣的是小儿子顽皮淘气,正躺在河边伸手剥着水中的莲蓬。”全词清新活泼,寥寥几笔,就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活场景,读后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3、形象思维在元曲中的体现

元代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仅短短二十八个字,精选出九种不同景物,有动有静、有高有低、有感有触、有远有近,在秋天万木枯黄,夕阳映照的背景底色渲染之下,游子的漂泊羁愁与缠绕的枯藤、苍老的大树、黄昏的乌鸦、矮短的小桥、汩汩的流水、散落的人家、古老的栈道、萧萧的西风、瘦瘠的老马等景物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描绘出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人的惆怅之情。语言凝炼,形象生动,意蕴丰富、情景交融、感触颇深。

4、形象思维在民歌中的体现

如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寥寥数语,一幅天蓝草绿、牛羊满川、草场辽阔、郁郁葱葱、怡然自乐的古代游牧民族生活场景图飘然在目,景色优美,沁人心脾。

5、形象思维在散文中的体现

如沈石溪《斑羚飞渡》:“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落在对面山峰上”多么悲壮地飞渡!多么无惧地牺牲!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心甘情愿的选择了死亡,用生命的结束描绘了世间最美的一道彩虹……多么壮美的画卷!

这一幕幕场景、一幅幅画面无不需要自己情感的渗透、想象的投入、形象的激活,无不需要通过形象思维,把生活积蓄中的实景、联想想象的幻觉和自我主观的感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文学鉴赏中使形象场景不断复活、丰富、修正、感悟以至升华。

三、 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 有利于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写作背景。

如《白杨礼赞》,当时正值国民党消极抗日,日寇疯狂扫荡,广大军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齐心合力,顽强抗日的1941年。作家茅盾通过枝枝叶叶靠紧团结的白杨树,形象地象征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团结一致。把作家主观的感受与白杨树自然形态和谐地融和起来,巧妙地实现了主客观完美的和谐统一。找准这一契合点,既利于理解文章内容,又有助于了解时代背景。

2、 有助于培养学生带着情、思观察体验的实践能力。

文学是人学,对事物的观察不同于摄影。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集情、思、景,甚而是生活积淀中物我的合一,主观体验在观察对象上的映照。同样写菊,陈毅则是“菊花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而陶渊明则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黄巢则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一个是傲立风霜,一个是孤傲高洁,一个是一扫天下。不同的生活感悟,映照在同一物上,其意境也不同。若能在平常让学生带着情、思去观察、体验生活,必将生发出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奇妙意境,从而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3、有助于启发思路,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多感官体验,使形象更加丰满、写作更加细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巧妙恰当地运用形象思维,可以兼顾整体局部、高低上下、左右远近、实景虚景、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渲染与烘托,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还可以运用嗅、味、视、听等感官,从多角度多侧面观察体验,使文学形象更加丰满细腻。

总之,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对我们的教学思路具有较大的启发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平时作文中学会形象思维,品要品得有味,写要写得细腻,从而不断地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邮箱: bnlbbb 如果觉得《情景交融,意趣盎然 ——浅议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