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三维”教学再探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综合语文教学资料[阅读:247次]

语文学科“三维”教学再探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的文章。
正文:


     
          湖南常德市一中高中语文组  汤登仲

    1998年第1期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与第10期《语文教学通讯》分别介绍了我校《“三维”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的实施情况①② ,一年多来“三维”(阅读、积累、运用)教学的实验研究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参加实验的高、初中四届学生共13个班级(已毕业三届)的语文素质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截至98年11月,实验班学生累计公开发表了159篇文章;实验教师累计公开发表了21篇研究论文。
    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在于我们深入探讨、并不断改进与完善“三维”教学模式,使之成为从教学课型、教学原则到教学程序进行全方位教改的、而且在理论上便于解释、在实践上又便于操作的教学模式。
    一、通过探讨,改进与完善了教学模式
    (一)改进并完善了有利于全体学生发展的教学课型。
    ①阅读教学课型的改进与完善。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应该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为主,教师的讲析为辅。即使要讲,也应主要讲阅读方法与规律。在第一轮实验中(94年9月--97年6月)我们根据阅读能力的目标,将阅读课型分为理解与鉴赏,后来发现理解、鉴赏课与诵读、写作课分类不一致,且不便操作,于是从第二轮实验开始(97年9月)确定了下面两种课型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
    A、讲读课。以教师的讲析为主,用于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名篇的鉴赏,或用于某一文体阅读方法的示范分析。
    B、导读课。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这种课是阅读课的主要形式。
    ②关于“积累”教学的研究与完善。
    积累分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为了加强课内积累,我们特设一种课型──诵读课。诵读课以学生的朗读、背诵为主。凡语言精美的课文可进行诵读教学。为了督促学生课外加强积累,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订阅报刊、摘抄卡片、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规定了课外积累的任务,定期检查,定期举行背诵比赛。还把成语词典与教师印发给学生的课外时文、名言警句、古代诗句纳入考试的范围。
    ③关于“运用”课型的构建与完善。
    广义的“运用”包括所有听说读写活动中的能力训练,这种能力训练中都要运用以往所学过的知识。狭义的“运用”指说话与写作,因为说和写都要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这里的“运用”指狭义的运用。在第一轮实验中的“运用课”只指写作课,在第二轮实验开始时,为了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我们确定“运用课”包括“写作课”与“说话课”两种课型:
    A、写作课。即以课内外范文的写作技巧为例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B、说话课。包括演讲、辩论。演讲与辩论的题目可以来自课内,如以“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为辩题进行辩论,也可以来自课外。
    综上所述,“三维”教学的基本课型为:讲读课、导读课、诵读课、写作课、说话课。
    (二)改进并完善了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利于使学生语文能力与道德情感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原则。
    由于目前课堂教学只注重语文知识传授与单纯语文技能的训练,不注意从“思想情感、综合知识、生活体验”三条思路进行教学而导致学生道德情感与语文能力不能协调发展。因此,为了让教师高度重视这三条思路,我们将这三条思路上升为教学原则来认识,将其归纳概括为“渗透思想情感”、“衔接学科知识”与“结合生活体验”三项原则,以此指导语文教学。由于这三项原则体现了人文学科协同教育的规律(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协同;语文教学与体验社会生活的协同),所以既有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道德情感的协调发展。
    (三)改进并完善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程序。
    目前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满堂灌”或“满堂问”的现象仍很严重,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难以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两年的探讨,构建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程序──“课堂教学五步”模式。见下表:                          
  课型 步骤   阅      读 积  累   运      用
讲读课 导读课 诵读课 写作课 说话课
  1   导   导   导   导   导    教 学 原 则
  2   读   读   诵   讲   讲 渗透思想情感
  3   讲   议    启    结    练   写   说 衔接学科知识
  4   练   评   评   评 结合生活体验
  5   结   结   结   结
    在第一轮实验中(至97年7月止),五种课型的第一步都是“定向”,后来经过探索,每堂课上课之始都是明确教学目标,公式化了,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们自第二轮实验起,把“定向”改为“导”。
    “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导以目标,二导以氛围。即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想情感引导到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关的情景中来。我们经过探索,总结了以下15种方法来导入课文:
    演讲激励、唤起回忆、讲述故事、引征诗文、咏唱歌曲、配乐朗诵、播放录像、展示图片、联系旧知、提出异议、创设悬念、介绍背景、辨析标题、简介情节、背诵课文。
    在第一轮实验中,我们把阅读课分为讲读课与自读课,讲读课的程序为:定向-讲解-练习-讨论-小结。后来发现缺少“读书”这个环节,学生不接触课文就开讲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于是删去“讨论”,改为现在的“导-读-讲-练-结”。原来的“自读课”的程序为:定向-自学-质疑-讨论-小结。后来发现“质疑”涵盖的内容太狭窄,既已定向(定向的范围有大小),就不一定有疑可质,如果无疑可质,就不必做为一个固定的步骤来实施。于是改为现在的“导读课”:“导-读-议-启-结”。其中的“议”和“启”可循环进行。

[1] [2] [3]  下一页

如果觉得《语文学科“三维”教学再探》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