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浅谈语文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结合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综合语文教学资料[阅读:293次]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浅谈语文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结合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的文章。
正文:


陈惠南纪念中学  曾聪华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而只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发展呢?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⒈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愉悦心境形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消除“尊严式”或“真理式”的师者形象,打破陈规,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辩争。教育者不仅仅视学生为接受启蒙的对象,还应视他们为“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主体”。不管这个学生是“绝顶聪明”还是“非常不济”。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而且,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理科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提倡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教育者要有这个意识,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使这个意识得到充分落实。

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同时也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教育者要承认学生发展存在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性,需要我们教育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学必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以体现,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如果只是教学上的一刀切,就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⒉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这远远不够。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创新的不尽人意,制约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形成。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总是剥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虽有貌似“创新”的做法,到底也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处于被动状态下的学生根本无法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我们的做法是,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异的刺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以求符合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的性格特征;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探求学习规律,提高读写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二、确定学生的主动地位。

学生要主动发展,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是急功近利,忽略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⒈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学、会学、善学”的主动学习过程的必要步骤,也是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必要手段。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习惯,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意志力的手段,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⑴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书写端正,字迹清晰,不写错别字,不马虎了事,不应付作业,这个习惯形成了,无论对学习的基本功提高,还是对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都是必要的。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有的老师为了片面追求教学的短期效益,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写字马虎,错别字百出,学习品质不好,结果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试验初始,就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实践证明,这样做是成功的。

⑵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习惯。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过去,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往往把要学生自己动手的环节都包办了。例如,让学生查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解决,而不是一切由教师包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处理这些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也就加深了认识,而且容易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果总是要像管家婆那样,往往在教学上造出不健全的婴儿。

⑶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要让学生扩大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走进课外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但是,如果良好的阅读习惯未能形成,那就无法达到这个目的。因此,我们进行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如开读书演讲会,举行书评会、读书沙龙等;在教学中,我们还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走进阅览室,加强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并且进行验收、评比。只有读书成为学生想要的东西,学生才会有自觉性,才会有学习的推动力。因此,良好的读书习惯非常重要。

⑷培养学生练笔的习惯。中学生课外练笔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多写才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多写“小作”,身边发生的一件小事,偶然的感悟,摘录一段优美的描写,积累一个名人故事,等等。材料多了,写起作文就能得心应手。

总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反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的发展。

⒉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主动探求学习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探求学习的各种方法,把握学习的规律,指导学生学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文章怎样读,题目怎样答,这是有章可循的。我们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在不断的探求中,找出学习的规律,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文章的整体阅读怎样把握,一般阅读的方法如何,各种文体阅读有怎样的技巧等等,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探求、归纳出来,并且在练习中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完善,使之形成能力。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能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得到提高,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地位,让学生能“当家作主”,提高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由教师“牵”或“扶”。角色转换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充分显示出来。事实上,只有在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学生的主动发展,同样,学生只有主动发展,才能充分体现他的主体地位,两者是相互相成、不可或缺的。

⒊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有效的自我评价也是学生接受质量管理的关键机制,只有在学生接受质量管理并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活动时,这一质量管理系统才会成功。具体的措施有:学生参与评分,测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分阶段写出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书,对自己进行总结提高。通过自我评价,又能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感悟,提高自我学习的约束力和主动性,使主体发展的措施得以充分的保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永远是快乐的。

虽然,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做得不够,但改革的成效是可以预见的。今后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邮箱: zengconghua_2003@163.com
如果觉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浅谈语文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结合》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