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语文学案[阅读:428次]

《故都的秋》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语文学案,本站还有更多关于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的文章。
正文:


 学习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掌握首尾照应,回环往复的结构模式。
重点、难点:
贴近作者心理,感悟作者情感。
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
1、作者简介(课外查阅相关资料)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成立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2、写作背景(课外查阅相关资料)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 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3、字音(课外借助工具书)
混混沌沌(    )(    )  潭柘(    )寺    一椽(    )破屋
落蕊(    )    账簿(    )(    )    颓(    )废    廿(    )四桥
合作探究:
1、文章的文眼在哪里?

2、本文的思路线索是什么?


3、文章的结构层次


《故都的秋》—1
精讲点评:
1、 第1、2自然段写出了作者对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的特点 。       
点评:注意“北国之秋”“南国之秋”,哪些是作者感受的词。
   
2、一二两段用什么手法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评:从一二段内容上去分析,体会作者会用到这种手法的目的。

3. 第3—11段具体些了哪些景象来表达故都秋景的特点?
点评:找秋景的特点务必要把秋景找出来。

4、阅读第12段,用原句概括这段议论性文字的内容,并讨论它在文中的作用。
点评:注意问题中“原句”“议论性文字”两个关键点。

5、文章总起部分和总括部分有什么关系?
点评:此种问题一定是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

当堂验收:
1、(基础题)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           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集《        》被公认为是惊世骇俗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主要有《           》《          》《                 》等。
2、(中档题)说说第一段有何作用。
弥补、拓展与提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颂(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侵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故都的秋》—2
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题:比较本文和《故都的秋》在结构上的特点。


课堂总结
文章从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突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接着分述,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写故都的秋景,赞美北国之秋;最后总括全文,抒发对故都的秋的眷恋之情。文章首尾照应,层次严谨,浑然一体。

课后巩固:
(基础题)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凋谢(diāo) 潭柘寺(zhè)  一椽(chuán)  落蕊(ruǐ)
B.细腻(nì)  平平仄仄(zē) 椭圆(tuǒ)   歧韵(qí)
C.文钞(chāo) 橄榄(lǎn)   嘶叫(sī)    普陀(tuó)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故都的秋》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